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樂趣集-----1812 Overture, Peter Tchaikovsky

樂趣集,從音「樂」中找「趣」味。第一篇由最近被交響情人夢炒得火熱的 1812 Overture說起。這一系列旨在介紹古典音樂的名曲,和大家分享我從中得到的快樂,乘機放一放毒,令更多人成為樂迷!


1812 Overture,就算不是常聽音樂的人也總在什麼地方聽過,Hi-fi發燒友更是常用此曲鬥爆,展示自己啦叭的power。但其實柴記(Tchaikovsky)自己對這作品很不已為然,曾說過「The Overture will be very loud, noisy, but I wrote it without any warm feelings of love and so it will probably be of no artistic worth」。


其實此曲是1882年所作,當年是沙皇登基25年,紀念俄國於1812年擊退Napoleon,修建了宏偉Cathedral of Christ the Saviour。於是便委約柴記作一曲好在開幕禮上揚一揚國威,情況有如2008北京奧運找人作首一樣,也難怪柴記寫得"without any warm feelings of love"了。


雖然此曲的內涵流於膚淺,但也不至於no artistic worth。它的藝術價值在於藉著加入了大炮和鐘聲活靈活現的把當時俄國的宏偉首都的紛圍呈現在聽眾眼前。首先讓我們理解一下俄國人對這「炮」和「鐘」的Obsession。去過莫斯科紅場,參觀過"恰你無人工"Kremlin Palace"的人一定記得宮內兩件鎮山之寶:炮王和鐘王。




沙皇時代好大喜功,什麼也要比人大,建築物如是,博物館館藏也要比人多。炮代表沙皇的戰績,鐘代表國教東正教會,兩者正是當時的國力象徵。本來此曲首演是要在教堂外的廣場舉行,並設大炮多枚由指揮以長長的引線點燃,並計畫全Moscow的東正教會教堂一同跟指揮的訊號嗚鐘,極盡浮誇。如此的大制作,當年技術上未能落實,現在也只能在遊覽Moscow時心領神會了。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推薦一本新書~

《黑白溢彩-荷洛維茲的藝術》 邵頌雄。

在香港關於古典音樂的著作不多,以中文寫成的更少。作者非音樂學者,純為興趣而寫,勇氣可嘉。內容不乏關於Horowitz技巧、師承、演譯特色的獨到見解,其研究的用心、文化的修養實不遜外國的職業音樂評論。喜歡Horowitz的人能從中得知大師的一些秩事,對鋼琴音樂有興趣的也能從書中講述各大門派的特色和代表人物的段落大開眼界。其中關於Horowitz不同時期的錄音分析精僻,讓我對家中他的CD有新的體會。
謹推薦給起歡音樂的同好。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After hour classics--concert review




很久沒有聽concert, 難得final考了一半碰上免費HKPO音樂會,當然要捧場。


After hour classics這一系列音樂會,是港樂向社區推廣古典音樂的重點項目,理念值得支持。著名的紐約愛樂NYPO每年夏天都在Central Park搞 free concert, Berliner Phil更是常有週日lunch concert,相比起來香港這類活動少得可憐,但總算聊勝於無。


由於是free concert, 觀眾自是男女老幼皆有,不少是附近下班的上班族、學生、帶著小孩的家長,氣氛十分析casual,雖然偶有電話聲、哭鬧聲,總的來說無傷大雅。


Program 如下

Mozart: Symphony in G Alte Lambacher

Webern: Symphony, Op. 21

Brahms: Serenade No. 2 in A


Mozart 那 Sym in G是首次接觸,手稿失落多時,1923年才重見天日。典型的mozart風,悅耳,不做作,witty。當你知道這結構完整,把sonata-form的intro--exposition--development--recap--coda掌握得井井有條,且內容充滿新意的交響曲出自只有10歲的mozart之手,除了嘆一句「果真是天才!」還能說甚麼呢?

演出算是精神抖擻,高低弦樂對答如流。遺憾是法國號在1st movt一個明顯失誤,彷如一碟精美菜餚落了一隻蒼蠅...


Webern嗎...second viennese school嗎...就不予置評了。你總不能問一個不吃榴蓮的人覺得這個金枕頭香不香吧。(只是打個比喻,榴蓮我是吃的)


最其待的Brahms也是最失望的。也許是casual concert的關係,木管是不錯,但感覺上樂手不是太投入,hea hea 地,尤其第一樂章ensemble work 有點鬆散。Scherzo 的輕鬆感也很拘謹,Adagio不夠dreamy,第四樂章開首的懶洋洋感覺也不太成功,勉強在末樂章熱鬧的氣氛挽回一點分數,算是合格而已。


觀乎今場的表現,Perry So 在營造熱鬧、刺激的樂段是不錯,但指揮較為內省,或是恬靜的作品技巧還有待磨練。


位於太古坊的ArtisTree 是今次的場地,說實話音嚮效果不太適合full orchestra,殘響太多,也不恰當地突出了低聲部,應該是較適合一些四重奏等室樂作品。


雖說不是盡善盡美,但這些音樂會旨在讓一些平時不會買票的人聽聽交響樂,這個目的應該是達到了。至少我見到一個本來在NDS的三四歲小孩聽到中段突然走到台下,接下來二十分鐘居然動也不動聚精匯神聽完整首Serenade,我知道音樂觸動他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