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樂趣集-----1812 Overture, Peter Tchaikovsky

樂趣集,從音「樂」中找「趣」味。第一篇由最近被交響情人夢炒得火熱的 1812 Overture說起。這一系列旨在介紹古典音樂的名曲,和大家分享我從中得到的快樂,乘機放一放毒,令更多人成為樂迷!


1812 Overture,就算不是常聽音樂的人也總在什麼地方聽過,Hi-fi發燒友更是常用此曲鬥爆,展示自己啦叭的power。但其實柴記(Tchaikovsky)自己對這作品很不已為然,曾說過「The Overture will be very loud, noisy, but I wrote it without any warm feelings of love and so it will probably be of no artistic worth」。


其實此曲是1882年所作,當年是沙皇登基25年,紀念俄國於1812年擊退Napoleon,修建了宏偉Cathedral of Christ the Saviour。於是便委約柴記作一曲好在開幕禮上揚一揚國威,情況有如2008北京奧運找人作首一樣,也難怪柴記寫得"without any warm feelings of love"了。


雖然此曲的內涵流於膚淺,但也不至於no artistic worth。它的藝術價值在於藉著加入了大炮和鐘聲活靈活現的把當時俄國的宏偉首都的紛圍呈現在聽眾眼前。首先讓我們理解一下俄國人對這「炮」和「鐘」的Obsession。去過莫斯科紅場,參觀過"恰你無人工"Kremlin Palace"的人一定記得宮內兩件鎮山之寶:炮王和鐘王。




沙皇時代好大喜功,什麼也要比人大,建築物如是,博物館館藏也要比人多。炮代表沙皇的戰績,鐘代表國教東正教會,兩者正是當時的國力象徵。本來此曲首演是要在教堂外的廣場舉行,並設大炮多枚由指揮以長長的引線點燃,並計畫全Moscow的東正教會教堂一同跟指揮的訊號嗚鐘,極盡浮誇。如此的大制作,當年技術上未能落實,現在也只能在遊覽Moscow時心領神會了。


沒有留言: